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簡稱“航科院”)收集國內維修系統資源信息數據,包括國內航空公司數量、機隊概況、維修單位數量、批準維修能力、年度維修量、維修人員、維修培訓機構數量和批準培訓能力等,并通過對這些大量詳實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發布《中國民航維修系統資源及行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力爭科學、客觀、準確分析和評價維修行業發展現狀,為政府制定行業管理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和企業規劃自身建設提供數據參考。報告中數據截至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文中若無特別說明,2020年的數據均截至該日期。
01 國內航空公司和機隊概況
國內依據CCAR-121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共57家,在用大型運輸航空器共3779架;依據CCAR-135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共58家,運行的各類航空器共計317架。依據CCAR-91部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公司共523家, 運行的各類航空器共計2801架。
1.1 國內運輸航空公司和航空器發展狀況
截至2020年底,國內依據CCAR-121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共57家,比2019年底凈增加3家,新增運行的航空公司為中州航、一二三航和西北國際貨運航。依據CCAR-135部運行的航空公司數量減少3家。依據CCAR-121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在用航空器數量2016年底為2964架,2020年底達到3779架,平均年增長 率為6.26%。2020年在用航空器數量凈增70架,增長率為1.89%。其中,南航、東航和國航3家航空公司的航空器數量占航空器總數量的40.14%。依據CCAR-135運行的航空公司在用航空器數量近五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2.49%。
在3779架121航空公司在用航空器中,波音和空客兩大飛機OEM制造商依舊占據國內運輸航空器94.95%的市場, 波音機隊為1679架(44.43%),空客機隊為1909架(50.52%);其他ERJ、CRJ、MA60和ARJ21機型只占國內運輸航空器機隊的5.05%,如圖1所示。
|
圖1 2020年國內121部運行公司機隊構成情況 |
圖2為2020年底國內在用航空器數量按機齡分布情況,整個機隊平均機齡為7.53年,比2019年增加0.63年,機隊平均機齡于2015年達到谷值(6.10 年)后呈逐年增加趨勢。2020年在用航空器中10年以下機齡比例為73.78%;10-20年機齡比例為22.44%;20年以上機齡比例為3.78%,最大機齡為31.34年,為一架波音757-21B貨機。
|
圖2 2020年底在用航空器數量按機齡分布 |
1.2 國內運輸航空器發動機發展狀況
2020年底國內按CCAR-121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在用發動機(含運行和備份狀態)總數量為8302臺,較2019年增加了1.95%,其中CFM56-7、CFM56-5 和V2500三個型號分別占據國內按CCAR-121部運行的在用發動機總量的33.58%、19.56%和14.29%,合計占比67.43%,如圖3所示。
|
圖3 2020年國內飛機各型號發動機數量分布 |
1.3 2020年國內航空器使用困難報告(SDR)概述
根據航空器使用困難報告系統統計,2020年國內按CCAR-121部運行的航空公司共報告SDR 3924起,比2019年減少1496起,增長率為-27.60%;其中機械類SDR 2629起、非機械類SDR 1295起,分別比2019年減少846起和650起,增長率為-24.35%和-33.42%;SDR千時率、機械類SDR千時率和非機械類SDR千時率分別比2019年增加1.33%、增加5.89%和減少6.8%。從圖4中可看出2020年度占機械類SDR前三位的是動力裝置(11.80%)、飛行操縱系統(7.08%)和起落架系統(6.17%)。
|
圖4 2020年按CCAR-121運行航空器SDR報告分布情況 |
02 CAAC 批準或認可的維修單位概況
截至2020年底,CAAC批準的維修單位總數為964家,其中國外/地區維修單位為466家,國內維修單位為498家(包括57家運輸航空公司的維修單位),總數比2019年底減少14家。CAAC認可的JMM維修單位共135家(包括香港和澳門地區20家)。
2.1 CAAC批準的國外/地區維修單位
CAAC批準的國外/地區維修單位為466家,比2019年底增加14家,如圖5所示。與2019年底相比,2020年歐洲地區維修單位數量增加7家,數量達到了146家,占比為31.33%;美洲地區增加6家,維修單位數量為228家,占48.93%;亞洲地區增加2家,大洋洲地區減少1家,中國臺灣地區數量保持不變。
|
圖5 近兩年國外/地區維修單位數量對比 |
2.2 CAAC批準的國內維修單位
2.2.1 國內維修單位發展趨勢
2020年底CAAC批準的國內維修單位數量為498家,較2019年底減少28家,增長率為-5.32%,主要原因為民航維修行業“多證合一”政策的實施,導致國內維修單位持證數量大幅減少。與2019年底相比,國內7個地區維修單位數量都有所減少,其中中南地區減少10家,華北地區減少7家,西北和東北地區各減少3家,華東和西南地區各減少2家,新疆地區減少1家,如圖6所示。
|
圖6 近兩年國內維修單位數量對比 |
2.2.2 CAAC批準的國內維修單位維修能力分析
國內CCAR-145部維修單位498家,其中具備機體維修(含航線維修)能力有303家,具備動力裝置維修能力的有56家,具備螺旋槳維修能力有12家,具備部件維修能力的有222家, 具備特種作業能力的有112家。如圖7所示。
|
圖7 2020年底國內維修單位數量按維修項目類別統計 |
在機體維修方面,303家具備機體維修能力的單位中,有220家僅從事機體維修項目,其中95家僅從事航線維修。國內維修單位具備了大部分國內在用機 型最高級別定檢能力,基本可以保障國內航空公司的需求,同時還承接大量國外第三方飛機定檢維修業務。動力裝置維修方面,國內56家單位具有動力裝置(含 APU)維修能力,涵蓋CFM56系列、V2500系列和RB211系列等國內運輸機隊主要型號發動機的維修業務,其他型號發動機的修理和翻修工作基本送國外維修單位完成。發動機維修行業受OEM廠家技術性壟斷,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國內主要從事動力裝置維修的單位多數為OEM獨資或合資。12家從事螺旋槳項目維修的維修單位主要面向通用航空領域提供螺旋槳修理和翻修業務,如民航飛院飛機修理廠、武漢航達、中國飛龍通航、四川奧特等單位。222家從事部件項目維修的維修單位中僅從事部件維修項目的有128家,部件維修涉及產品范圍廣,部分產品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從事特種作業項目維修的維修單位有112家,能夠為行業提供無損檢測、噴涂、熱處理、電鍍和焊接等服務。
2.3 CAAC認可的JMM維修單位
2020年底CAAC認可的JMM維修單位共135家,比2019年底減少6家。其中內地115家,比2019年底減少7家;澳門地區4家,與2019年底持平;香港地區16家,比2019年底增加1家。各地域JMM維修單位數量分布情況如圖8所示。
|
圖8 CAAC認可的JMM維修單位地域分布情況 |
03 CAAC批準的維修培訓機構概況
為配套新修訂的《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3)的實施,同時做好維修培訓機構的管理和政府服務工作,中國民航局于2019年啟動了《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CCAR-147)的修訂工作, 并于2020年完成定稿和行業公開征求意見,同時為保證在CCAR-147部規章改版前維修人員有充足和高質量的執照培訓資源,制定并發布了《維修培訓機構按CCAR-66R3實施執照培訓試點要求》。截至2020年底,CAAC批準的CCAR-147維修培訓機構共114家,比2019年底增加21家,其中國內93家、國外/地區21家。
3.1 CAAC批準的國外/地區維修培訓機構
|
圖9 2020年底國外/地區維修培訓機構地域分布 |
2020 年底國外/地區維修培訓機構共21家,如圖9所示,除俄羅斯增加2家外,其他國家/地區均與2019年底持平。CAAC批準的國外/地區維修培訓機構的培訓類別主要是機型培訓,見表1。
|
表1 CAAC批準國外/地區維修培訓機構提供機型培訓所涉及的主要機型 |
3.2 CAAC批準的國內維修培訓機構
國內華東地區維修培訓機構數量最多,27家;其次是中南地區,18家;兩個地區占國內總量的48.39%。2020年華東、西南、華北、中南和東北地區分別增長7家、5家、4家、2家和1家,西北和新疆地區與2019年同期持平,詳細數據如圖10所示。
|
圖10 2020 年底國內維修培訓機構地域分布 |
04 機務維修系統人員概況
截至2020年底,我國民航機務維修人員取得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為64155人。《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2)自2016年4月發布實施以來,在維修人員資質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但隨著行業迅速發展,對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需求相應增加,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的申請條件、培訓和考試管理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需要進一步加強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資質建設,提高維修質量。CCAR-66R3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與之配套的信息系統“航空器維修人員信息系統”也正式開通,同時局方還規定了維修人員執照轉換過渡期(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已持有CCAR-66R2維修人員執照的人員可在過渡期內進行新舊執照轉換。未來建議進一步加強系統的信息交互,提高信息質量,增加信息實時跟蹤查詢功能,提升維修人員執照精細化管理水平。
05 總結
2020年是民航“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民航行業受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全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98.5億噸公里,比上年同期降低38.3%,民航維修業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嚴重沖擊,MRO領域的許多維護保障服務都存在開展不便或者面臨增加成本等方面的挑戰。為此MRO企業都在調整戰略,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保持業務運行,如遠程檢測、自動檢測數據、數字化數據工具等,降本增效將是較長一段時期內MRO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2020年國產飛機ARJ21陸續在三大航投運,國產ARJ21飛機投運和C919飛機自主研制將為我國民航維修業帶來重要發展機遇。隨著飛機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全壽命維修、智能化和數字化維修將是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海航技術與中國移動合作,積極探索推動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民用航空維修領域的應用。民航維修業是民航行業的重要組成,在“十四五”民航總體工作思路指導下,應通過加強工程技術能力建設,不斷技術創新,為民航行業高質量安全發展和民航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楊海濤 陳新鋒 李海軍 /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